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集合【8篇】

广博集 人气:8.67K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集合【8篇】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1

这学期学习了社会心思学,有一点心得领会。

社会心思学是古代心思学的支柱之一,它与人格心思学、实验心思学和认知心思学一同造成了古代心思学的基本结构。本书在引见社会心思学的历史、理论、方法、钻研的基础上,选取了社会心思学的几个次要钻研畛域,并从理论和实际上对其加以分析这些畛域包括:社会认知,社会行为,社会态度,人际关系,社会替换与影响,集团与组织心思,以及最新遭到注重的文明心思学和瘦弱心思学。在对这些畛域的知识进行分析的时候,作者力图使其与咱们所生活的时代联系在一同,从而使社会心思学的理论和知识对咱们的生活有所协助。

学习社会心思学能够使人们对本人有一个愈加清楚的意识。在事实生活中,人们虽然常常可能会反省本人的所作所为,但因为种种缘由,人们对本人的意识远远少于别人或者事件的意识。学习社会心思学的第一个益处是意识本人。

在学习社会心思学我也学会了意识别人。生活中人们时时辰刻在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虽然不同的人的行为差异很大,但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在渐渐了解本人之后,我发现本人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只如此,还喜爱把一件大事思考的很复杂。但是如今我发现所学习的心思学的知识在我脑中结成了一张大网,活生生的经历时时接受着理论的检验。我了解了,我不怨了。我学会了忍受,学会了宽容。有人说:“自动与被动紧一线之隔,而生命情调却神情悬隔。”还有人说:“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最好改变本人。”也有人说:“当你不喜爱本人如今的生活形状时,请马上改变。”于是,我选择了后者那就是所谓的“改变”,只管说这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还是情愿去尝试,并且宿愿用时间来证实本人是可以做到的!

学习社会心思学的第三个益处是意识社会。经过学习社会心思学,我能够理解本人所处的社会的特性,了解了在这样的社会中应该如何生存下去,这对行将毕业的我有很大协助。

学习社会心思学的最大益处是意识生活的价值。生活的意义不在于有钱或者名声嘹亮,而是在于:

一是能够自主,本人的事情本人能够决定,而不是由别人决定;

二是能力,能够有足够的实力把本人决定或者别人交给的任务完成;

三是关系,在生活中和别人建立起密切的联系,而不是孤军奋战;

四是自尊,对本人有苏醒的意识和踊跃的评价。经过学习社会心思学,我愈加清楚地意识到了本人生活的意义。

经过对社会心思学的学习,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形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怀别人,解决事情时开始思考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思,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思上的引导,和语言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思上的成绩,兴许这些“微不足道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思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思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明知识上,还是从本身涵养上我都提高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始终地成长着。我很感激咱们的老师以及咱们的同窗,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心思学不只让我了解了许多心思特点,也让我掌握了如何正确对待周围的朋友,但最重要的是我学会了自我调整,失意的时候,悲伤的时候,我会不经意地想起在课堂上为咱们讲课乐观快乐的金葵老师,使我终于明白了“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咱们放开胸襟,包容这个世界,咱们会生活的很超然,成功也会不求而遇的。

只管这个学期社会心思学的课程已经完结了,它能带给咱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咱们本人去悟,去领会。做人,不但需求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本人,懂得爱本人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无情。多一些决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高不可攀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要害在于你本人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英勇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思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2

教师工作是一项研究人、教育人和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来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

其中情绪管理教育在中学阶段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中学生所处的特定发展时期容易出现一些情绪问题。但是在中学教育的现实中,与教学相比,情绪管理教育却相对缺乏。与浸润着理想教育和理性思考的父辈相比,今天的中学生身处文化和价值多元、知识和信息空前开放、自由和个性张扬的时代,却很少接受关于如何管理自己情绪的教育。中学生经常接触的流行歌曲、QQ聊天、网络游戏,一方面对情绪起到一定的疏导宣泄作用,另一方面又往往加重了负面情绪的“泛滥”。如何教育学生学会妥善管理情绪,促进他们的个人成长,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其独立意识显著增强,他们认为自己已经是成年人,更倾向于独立解决自己的问题,并把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看成“成熟”的标志。实际上他们尚不具备完全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依赖性还较强。他们自以为能够圆满地解决自己的情绪问题,结果却可能走很多弯路。因此,应该让学生知道,与长者一起分析讨论自己的问题,共同寻找解决之道,并非是丢人的事情,也不是“不成熟”的表现。相反,教师、家长参与其问题解决并不是对他们的一种监控,而是一种“协助”。这个道理也许学生自己还不能完全理解,因为他们确实正处于充满着矛盾和相对闭锁的青春期,在这种情况下,如何让学生意识到这一点非常关键。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努力,从行动上向学生展示这些道理。

1、双向沟通。与学生分享你的经历和感受。沟通和交往都需要一种双向的互动,就像交往中你不但要经常帮助别人,为了维持这种交往,需要互动,即你也要适当地、“艺术化”地求得别人的帮助,尽管有时你并不是那么迫切需要他人的帮助,不然,交往就无法很好地继续。有时候,教师需要在学生面前示弱,这样对于教师跟学生的交往或许很有好处。教师可以在与学生闲聊过程中,向他讲述自己在工作或家庭生活中遇到的事情,甚至可以向他诉说烦恼,把自己碰到的麻烦和盘托出,告诉学生你的体会、你的想法、你分析这件事的过程、你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碰到的阻碍、你的情绪等等,只要是你感受到的东西,都可以拿出来与学生分享。教师应该知道,与学生分享你的感受,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取得学生的信任;展示你的成长经历,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构建良好的崇尚沟通的氛围。

2、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所有的学生都需要被接纳、被鼓励,无论是独立性很强的学生还是习惯依赖的学生;无论是自信的学生还是容易畏缩的学生,无一例外。如何才能尽可能地做到无条件地接纳和信任学生呢?正确的做法是,认真对待学生向你抱怨的每个问题,理解他、同情他,跟他说:“是啊,这确实是个问题”;或者“我年轻的时候也碰到过这类事情”,让学生觉得情绪可以在教师这里得到承认。同时,当学生情绪低落时,教师要表示出理解和认可,设法让学生把情绪问题说出来。要知道,发泄也是排解不良情绪的途径之一,只要发泄情绪的方式合理,应该允许学生表现软弱。

3、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既然环境氛围对中学生的情绪会产生相当重大的影响,那么作为教师——学生接触较多的长者,也应该学会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为学生树立榜样,同时也为营造好的班级、学校气氛做出贡献。同时,教师如果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情绪管理者,那么学生自然会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在当代的'教育中,教育者应当扮演什么角色?我认为,他应当是一个观察者,细心捕捉学生的特点和优势,引导他们发挥所长;是一个促进者,对任何看法和开放的态度,不否定、不代替、不灌输,适当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支撑,帮助营造恰当的氛围,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投入行动。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知道教育过程中的罗森塔尔效应(由于他人的期望和热爱,而使人们的行为发生与期望趋于一致的变化),充分地信任学生能做得好,并满怀希望地期待他们的成功,学生的表现就会向你所期待的那样发展。所以,让每个教师都努力,帮助中学生做好情绪管理。

4、关爱学生,言传身教。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教育的同时,还要重视情感教育。

“亲其师,信其道。”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愉悦的情感体验可使学生感知敏捷,思维活跃,积极向上;相反,消极的情感会使学生从中感受到社会的否定和排斥,从而自暴自弃,不思进取。因此,必须重视情感教育。

首先,以真挚去激发学生的真情,让学生在自觉不自觉中去看、去听、去说、去学。尤其是那些“后进生”,他们的心灵中同样拥有对美的向往、爱的渴求,教师更要把真挚的爱撒向他们的心田。

其次,正确运用爱去感染学生。师爱是情感教育最重要的内容、灵魂。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育技巧的全部奥妙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没有真正的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当然,这种师爱要注意两点:

一是爱全体学生,不能偏爱少数学生;

二是要把爱和严格要求相结合,不溺爱。

最后,“言传身教”,以身作则。教师平时的一言一行应是学生的表率,做到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榜样。例如关爱每一位学生,让学生在亲身感受爱护和关怀中,学会怎样去关心人,为他人着想,正确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这些潜移默化的影响,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3

最近在读一本很有意思的书《社会心理学》,书很厚,但很有趣,由一个个社会心理现象组成,描述一些社会心理现象,并进行分析,解释,让人看完之后能够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不由得感叹:哦,原来是这样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个有趣的心理现象,人多不一定力量大,好像和我们固有的认知不一样,到底是为什么呢?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法国工程师林格曼发现,选手在群体拔河中所付出的努力仅有个人单独努力之总和的一半。这表明,与“人多力量大”的普遍观念恰恰相反,实际上,在群体任务中小组成员的努力程度反而较小。也许糟糕的表现源于糟糕的合作一人们一起拉绳子的时候,用力的方向和时间可能问题,他们让参与者认为自己在和其他人一起拉绳子,而实际上是参与者ー个人在拉。

蒙在鼓里的参与者们被排在如图83所示装置的第一个位置,并且要求他们:“你的全力去拉。”结果发现,如果他们知道自己是ー个人在拉,那么使出的力气比以为身后还有25个人和自己一起拉时多出18%,研究者同时也注意到了社会懈怠现象的其他方面。他们观察到:6个人一起尽全力叫喊或者鼓掌所发出的喧闹声还没有1个人单独所发出喧闹声的3倍响。就像拔河比赛制造喧闹声的任务也很容易受群体低效的`影响。这个有趣的心理现象解释了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比如说老师经常在上课的时候对下边的学生说:你们这么多人的声音还没有我一个人大,其实多看书能让我们知道更多,了解更多,从而更好的处理事情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4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5

随着人们大踏步得迈进21世纪,心理健康越来越成为不同文化背景和社会的关注焦点。心理学的发展也愈发的得到重视。

众多的研究发现表明,许多生理疾病与心理的异常状态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心理状态对生理疾病也有着重要的影响。例如,赛利格曼的一个博士研究生做过一次实验,他给老鼠注射了癌细胞,将老鼠安排于不同环境中。第一组老鼠可以通过逃避(如抓碰开关)而成功地摆脱电击,第二组则在第一组成功逃避电击时候被电击,因为前者碰到开关则同时接通了它们的电击线路,它们无论如何也逃避不了电击。第三组老鼠在没有危险的环境中。结果第一组老鼠中患癌症的大约只有四分之一,第二组为四分之三,而最后一组有二分之一得癌症。这组实验说明了积极有效地应对危险可以提升免疫力。在美国,抑郁症的患病率比起20世纪60年代高出了10倍,而抑郁症的平均发病年龄也从60年代的29.5岁下降到今天的14.5岁。与此同时,与抑郁症相伴的常常是极高的自杀率。

因此,提升人们的心理状态,对于人们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心理学发展的初期阶段,心理学家大多致力于研究心理病态例如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理论就是从对精神病的研究起步的。自二战之后,在心理学家马斯洛和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倡导下,人们的目光逐渐投向积极地正向的心理研究方向。

积极心理学倡导心理学不仅仅应对损伤、缺陷和伤害进行研究,它也应对力量和优秀品质进行研究;治疗不仅仅是对损伤、缺陷的修复和弥补,也是对人类自身所拥有的潜能、力量的发掘;心理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它也是关于工作、教育、爱、成长和娱乐的科学。如果说以前的心理学研究是雨天里的伞那么积极心理学就是天气预报。

积极心理学在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方面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继承与超越积极心理学反对大量地对人类负性情绪即消极情绪,心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等消极心理学的研究,它和人本主义一样强调人性的优点和价值,探索人类的美德、爱、宽恕、感激、智慧、控制和乐观等等,把研究的重点转向人性积极面。记得在积极心理学课上,马云经常会说这样一句话: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用新的眼光去看这个世界。他说的这句话,带给我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慢慢地理解这句话的过程中,我也发现这句话虽然只有短短的十几个字,却字字有力撞击在我心中,使我茅塞顿开。细细的琢磨这是几个字,我懂得了做人的道理,懂得了如何去看待这个世界,更懂得了如何去适应并生存在这个世界。

专家解释说,如果乐观者乐观过度,因为坚信“吉人自有天相”而不去尝试解决问题,其实也是负面思考。而悲观者若拥有解决问题的想法和方法,那也是正面思考,或者是所谓的“防卫型悲观”。拥有这种特质的'人当遇到挫折时,会想到最坏的情况,并思索如何解决。他们虽然不同于乐观的人,但也会在职场上有良好的表现。

曾经有位悲观到让人无法理解的女孩,在接到别家公司高薪邀请的时候,发现自己从业八年来一直拿着行业里不到别人二分之一的工资,差点儿崩溃。习惯性的悲观情绪让她认为,造成这一切的原因是“我不够好,我没有别人努力。”进而谢绝了高薪诚聘,决心在公司加倍工作,证明自己实力。于是她以这种“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抱着最低的期望,成功的将心中的焦虑转成了正面的力量,一年之后在机会终于出现时,以自己的资历和成绩,被升为主管,摆脱了低薪的命运,进入了更高层次的职场。对此斯利戈曼提出:“一个企业需要乐观者,同样也需要悲观者。像业务、行销、创意人员最好是乐观者担任,但财务或研发人员最好是稍微悲观的人任职。

积极向上的心态是生活的保温瓶,是我们应付困难驶向未来的顺风车。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首先要培养正面的思维方式。有数据显示,当人们遇到挫折时,真正能够做到正面思考的人不到10%,而如果是幸运地被包含在这10%里的人,则多数会在生活事业上取得成功,前文提到的赛利格曼教授用他的3000万美金在美国大都会人寿公司的15000名员工里筛选了11001人作为观察对象,在对他们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追踪调查后发现,正面思考的员工业绩比负面思考的人高88%,而负面思考者的离职率是乐观观者的三倍。

首先,正面思考需要不断练习改变思路,将其内化为一种习惯。正确使用归因方式也是正面思考的重要方面。把成功归因为内在的稳定的特质(像能力),而把失败归因为不稳定的外在的特质(如努力程度)。都会有利于正面思考的形成。负面思考的人会从不愉快的事件中感到“无助”,认为自己无法改变现状,认为无论怎么,做到最后都是坏的后果,久而久之就失去了对事件的理性判断,做出负面的决策,但这个时候只要在思考的路径里假设两个步骤———反驳和激励———就可以将负面转成正面思考。

其次,保持一颗宽恕的心事快乐的不二法宝。最快乐的人身边总是不乏家人和朋友,他们不关心自己是否能跟得上富有的邻居的脚步。最重要的是,他们有一颗宽恕的心。正如《真正的快乐》的作者塞利格曼所说,快乐的人很少感到孤单。他们追求个人成长和与别人建立亲密关系;他们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从来不管别人做什么或拥有什么。利诺斯州大学的心理学家爱德·迪恩纳说:“对于快乐来说,物质主义是一种毒品。”即使是那些富有的物质主义者也不及那些不关心挣了多少、花了多少的人高兴。快乐的人以家人、朋友为中心,而那些不快乐的人在生活中,时不时地冷落了这些东西,在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倍感孤单。迪恩纳还认为,如果经常与炫富的邻居做比较,这将会是不高兴的开始。

正如每种新生事物都有其不可避免的缺点,积极心理学同样如此。它强调积极快乐的心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人们对于生活的意义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幸福快乐对于某些文化来说只是一种态度却不是生活目标。这是涉及到积极心理学存在意义的重大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6

学校的作用主要是把社会规范、道德的价值观以及历代所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传授给下一代,而教师作为学校的主要成员,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直接或间接地对学生的心理成长也起着作用。

美国心理学家J布鲁纳曾指出:“教师也是教育过程中最直接的有象征意义的人物,是学生可以视为榜样并拿来同自己作比较的人物。有谁不能想起某个特殊教师的影响呢?”“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自古教师就被赋予了“教书育人”的双重任务,而且,教师有事教育思想、社会观念和教育内容、教育形式的具体贯彻者、实施者和体现者。因而,在儿童社会化,色,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所要努力的。

一个有威信的教师,在学生社会化过程中,能够发生很大的作用。因为学生乐于接受教师的要求,并转化为主观需要,有威信的教师对学生富有鼓动性,能够激励学生进步。例如,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让学生制作地理小报,但是并不作为强制性要求,这样的分级要求之下,对于信任老师,愿意积极完成的学生而言,这是很好的表现机会,实践也证明,那些乐于配合老师的学生在学习上也更加投入、积极,并且也愿意经过老师指点之后突破自我,不断更新自己的作品。同事,在制作过程中也进一步地锻炼了实际动手操作能力,这是对他们的一个很好锻炼,为今后踏入社会,使用电脑或者相关操作都起着一定的作用。

此外,学生还会把有威信的老师作为自己的理想榜样,自觉不自觉地在自己的言行中加以仿效。心理学研究表明,并不是任何榜样对任何学生都起同样的作用,学习榜样的效果有赖于榜样的'客观特点与学习者的主观状况。从榜样来说,其优点必须胜过学习者,使学习者明确自己是为弥补缺点而去学习的;榜样的特点突出,能引起学习者的重视;榜样的权威性,使学习者产生敬仰心情;榜样的感人力量,是学习者产生爱慕、激动的情感。在女教师甚多的环境里,一位有威信的男教师,对一些男孩子的影响力要比同时任教的女教师要大,因为对于男孩子来说有能力又有男子气概的男老师,就好似他们的目标,加之对他们的关心,很容易信任并且听从该老师的任务要求,并且在完成过程中,积极性要高的多。当然这也并非意味着一定要同性教师才有如此影响,而是有威信的老师,要比威信度不够高的教师而言,更易于掌握学生。

当然,光有威信还不够,善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的教师,才能更好地引领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掌握更好的学习技能,为将来融入社会做铺垫。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7

心理学是一门并不古老但却十分神秘的学科,许多人都对它充满了幻想。认为它可以使人了解别人的内心世界,控制别人的思想。我也是怀着同样的想法才选了社会心理学这门公共选修课。

在接触社会心理学课程以前,我总以为社会心理学很虚幻,但是通过这几次课程的学习,我懂得社会心理学的根本问题是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人的本质问题是人存在的依据问题,人的发展问题是人存在的价值问题。因此,认真学习社会心理学,深刻把握关于人的本质和人的发展的问题,现在的那些以自我为中心的90后,一般都是这样,不会去顾及旁边人的感受,以及所有人的感受,不管是在家里,还是任何一个地方,他(她)们都是这样,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总要找地方去发泄,这是一种极其不好的行为。他(她)们只会在别人的身上去找原因甚至动手,所以往往这种人不会有任何人和他去接触。

我们大学生都觉得自己最了解自己,但是随着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我发现结果并非如此。我们考虑过自己的心理健康吗?我们考虑过自己的追求和动机与心理学的关系吗?我们认真地总结过自己的`个性与社会性吗?我们关注过自己的逆商吗?没有,从来都没有过,我们只关心高数考了多少分?谁得了一等奖学金·····

经过对社会心理学课程的学习之后,我逐渐发现其实社会心理学,也包括其他一些心理学课程与我们是紧密相关的,对我们的个人发展很有帮助。此外想要了解自己其实并不难,除了要做一个冷静的现实主义者,更重要的是要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首先要学会欣赏自己,自我认同才可能得到他人的认同;

其次要学会善待自己,在气愤时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个僻静处宣泄宣泄,不要让那些无名之火伤身;

第三就是忧伤时,要心疼一下自己,找一些自己可以信赖的朋友,诉说诉说,让阳光复现;

第四是在劳累时,要心疼一下自己,美美的睡上一觉,人不过是血肉之躯,经不住太多风霜雪雨;

第五是在有病时,更要心疼一下自己,战胜疾病的力量还是在自己坚强的意志。

我们以前总是在怨天尤人,不仅如此,还喜欢把一件小事考虑的很复杂。把一些小问题看得太重,但是现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使我我学会了忍耐,学会了宽容要学会退一步海阔天空。我的性格,为人处事的方式,甚至价值观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学会如何去关心他人,处理事情时开始考虑的周到了些。逐渐开始观察、理解朋友的心理,情绪上的变化,并力所能及的给予一些心理上的疏导,和言语上的安慰,以缓解轻度的心理上的问题,也许这些“微乎其微的事”不值得一提,但从小的行为的改变,可以看到心理学课对我大的影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心理学的学习使我无论从文化知识上,还是从自身修养上我都进步了不少,在这个过程中,我也在不断地成长着。我很感谢我们的老师以及我们的同学,是他们让我懂得了许多许多……

虽然社会心理学的课程不多,但是他教会了我很多东西,以后还需要自己去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世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社会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

社会心理学心得体会8

记得某次读到曼昆向大学生提出5条建议,在学点经济学、统计学和金融学之后提出:“学点心理学,认清人类理性的暇疵,包括你自己的。”虽则知道了心理学的重要,但一直没有读过原著。我个人认为社会学是人文学科中对个体综合素质要求最高的学科,后来在看一篇社会学开列的必读书单中看到了《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这些年来读书知道的一点经验就是,通常一门学科最基础的著作大概有二、三十部,其余的理论与著作都构建于此。

图书馆里《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的封底上印着“心理学译丛”,借来读了后深觉心理学基本不可能独立于社会学之外。人的性格和心灵的内容是与社会和自然背景互动的结果。确认一个人知道什么和相信什么,描述他如何思考,就是把他看做与其他心灵的复杂关系和外界刺激的一个节点。在确定磁共振成像对意志、决定、情感在推理中的作用等方面的哲学含义时,要充分考虑心灵的社会性。

读过不少小说,不分中外,许多作家在写作长河小说时,总是不自觉地带上自己童年的经验与感受,这样的例子很多。卡尔维诺被普遍认为代表了文学的未来前途所在的重要作家,也被看作作品最具想象力的作家之一。他的小说绝少提到历史时代背景,但他在《我们的祖先》序中写道:“我当然书写自己必须说出来的唯一一回事:该如何面对我的时代、我的生命里的难题。书中的三个故事透露了我的个人经验。先谈地理景观罢。虽然这些故事设定于想象中的国度(《不存在的骑士》发生于骑士诗歌中的不特定场景),故事之中却都洋溢着地中海气息:这也正是我这一辈子一直都在呼吸的空气。许多意大利文学都具有地域的根源。我向来回避地方色彩,因为地方色彩的认祖归宗特质并不合我意;可是,我的个人历史也的确是从一个特定的地域展开。我的家乡在圣雷莫……我的婴儿期、童年、青春期,都在圣雷莫度过,一直到我25岁为止,都没有离开这里的高山大海,我父亲的家族更在此地居住了几世纪之久──所以,当我想要述说发生在想象国度的想象故事时,我自然会以我的生长地──里维拉──来形塑故事里的场景。也因此,虽然里古利亚的(Ligurian)海滨树林早已灭迹多时,我却在《树上的男爵》中将该地风光描写成绿意盎然的圣地。”

这段话几乎代表所有小说家作了发言表态。更有很多作家在各种各样的序跋与创作谈里承认一个人心理深处的经验不会超过12岁或者8岁或者更多的数字,这个数字全部集中于童年,也就是说对于作家来说最重要的生命体验都是在童年时期完成的。而成年以后的种种遭遇与情形都可以被看作是一种情景闪回,换言之,作家创作长河小说总是在潜意识里以儿童的心理扮演着成人角色。每一个人身上都拖带着一个世界,由他所见过、爱过的一切所组成的世界,即使他看起来是在另一个不同的世界里旅行、生活,他仍然不停地回到他身上所拖带着的那个世界去。

从这一点说来,余华的表述至为精准:“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长期以来,我的作品都是源出于和现实的那一层紧张关系。我沉湎于想象之中,又被现实紧紧控制,我明确感受着自我的分裂,我无法使自己变得纯粹,”由此可知,人们总是在内心与现实之间的那层紧张关系下生活,不过程度差异罢了。而这层关系的维系过程就可以被看做社会化,或者是自我保护的妥协。换言之,人们为了维系这一紧张关系而进行着自我表演,在妥协与表达的互动中维持着这层紧张关系,并且使之在个体的.精神承受极限以下活动。作家之所以对这种紧张关系感觉如此敏锐,恰是因为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心理分析描写,从而表现人性的极限,让受众们体会情绪、心理或者人性的张力究竟能够达到怎样的维度。正好印证了福克纳在诺奖演讲中的观点:“诗人和作家的特权就是去鼓舞人的斗志、使人们记住过去曾经有过的光荣——人类曾有过的勇气、荣誉、希望、自尊、同情、怜悯与牺牲精神——以达到永恒。”

而相反的例子也有很多,纪德的《背德者》中讲述了米歇尔奉命成婚,但在北非旅行时,身处异乡无人管束的米歇尔欲望爆发,整日鬼混,妻子玛斯琳娜感染重病,米歇尔内心虽然也暗自挣扎,明知“应当”如何却总是在心理上暧昧至极的是非界限下做出相反的选择,始终无动于衷,坚持着颠沛流离的旅行,妻子病亡他只感到淡淡的麻木。太宰治在《人间失格》里借大庭叶蔵之口说道:“懦夫连幸福都害怕,碰到棉花也会受伤。”所以不仅没有勇气奋起抗争,而且连幸福,爱情也不明所以,往往承受不起。即便如此,叶藏还是拉着女优携手投海殉情,女方身亡而他获救。叶藏每日自责“苟活着就是罪恶的种子!我的不幸,是无力拒绝他人的不幸。一旦拒绝,不论对方或是自己心里,永远都有一道无法弥补的白色裂痕。我被这样的恐惧胁迫着。问问老天:不抵抗是罪吗”,最后灵肉一起湮灭。如奥野健男所说:“太宰笔下生动的描绘都会直逼读者的灵魂,让人无法逃脱。”作家写出人人心中所有笔下却无的时候,这时他的表达就可以被视作是对集体潜意识的表现,而不再只是对潜意识的描述。

所以说,所有人都有一种在特殊条件下能被触发的暴力潜能。每个人心中都有恶的部分,也可以被看做是动物性的残余。对于个体心理而言,社会都理所当然是最初与最后的诱因。而这也是我关于心理学的一贯看法,一切心理学不能解释的问题,都要依赖社会学来回答。